发布时间:2022-05-20 出处:福瑞科技 浏览:2655
QUESTION 1: 腹直肌什么状态最好,如果进行修复需要多长时间?
A: 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腹直肌分离的,而是由于后天因素使腹直肌沿着肌肉长轴分离。
腹白线被拉伸和变薄,使两侧原本平行并列的腹直肌从腹中线处向腹壁两侧分开,呈现腹直肌间距,两侧腹直肌内侧缘间距>2 cm,临床就需要进行干预治疗。
根据临床统计,对1462例产后6-8周的女性进行腹直肌分离发生率的研究得出:
产后2/3的女性有腹直肌分离,产后1年以上仍然有1/3的人有腹直肌分离;且阴道分娩的发生率在60.3%,剖宫产分娩的发生率在70.8%,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高达90.8%。
腹直肌分离间距分型:临床上< 50px正常;2-75px为轻度分离;3-125px为中度分离;>125px为重度分离。
一般恢复到50px以内为最好状态,康复的具体时间要根据女性个体差异及治疗方案而定。
QUESTION 2: B超如何监控?如何生成报告?
A: 文献中报道的测量方法有:手测量法、 皮尺测量法、游标卡尺测量法、B 超测量法等,B超测量法通过超声波可间接看清两侧腹直肌情况,包括分离程度。
腹直肌诊疗工作站具有如下特点:1.诊疗一体化,方便病患;2.图像实时传输;3.显示分离面积,可读性强 ;4.针对性治疗,提高疗效。
腹直肌诊疗工作站中的B超探头,采集患者的腹直肌五个部位(脐上2-75px、脐上4-125px、脐中、脐下2-75px、脐下4-125px)的二维冻结图像。
医生根据图形识别腹直肌边缘并在冻结的图像上测量距离,即时将分离距离传递至病人评估报告中。通过建模分析,自动计算该患者的腹直肌分离面积,判定腹直肌分离的类型,诊断更为客观、准确、智能。
QUESTION 3: 盆底肌和腹直肌康复有没有先后顺序,还是同步康复都可以?
A: 要根据产妇盆底肌评估的情况而定,一般是可以同步进行。
但是如果产妇的盆底肌力量太弱,且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的情况,无法承托腹直肌治疗产生的压力,盆腔脏器脱垂和盆底肌力薄弱的状况便会更加严重。所以针对盆底肌力偏差的女性,需先解决较重的症状,加强盆底肌的力量,后续再同步进行治疗。
从解剖结构上看,腹壁肌肉与盆底肌肉相互独立存在。但在功能上,胸-腹-背-骨盆-盆底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国内外学者称其为盆腹腔。它是一个不均质的整体,完整且功能健全的组织结构,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。
对于产后腹直肌分离,且盆底肌肌力大于3级的产妇,可在产后早期同时进行腹直肌康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。这样既避免了由于产妇腹直肌分离导致盆底肌电生理异常, 影响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,又可以完成产后的整体康复。
QUESTION 4: 在不做任何干预情况下,分离两指以内包括两指会多久恢复?
A: 临床文献表明:一部分产妇在产后6个月内,有可能自愈。
如果在不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,1-2年以后若分离仍没有得到改善,可以寻求专业医疗机构,采取物理因子、手法、运动等手段进行干预。
QUESTION 5: 根据患者分离程度拟定治疗方案,一定要做15次吗?
A: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的分型 :1.轻度分离:2~75px;2.中度分离:3~125px;3.重度分离:> 125px。
可根据患者的腹直肌分离情况来制定个性化方案:5次/疗程、10次/疗程、15次/疗程。分离越重,疗程越长,女性个体差异不同,康复的时间也不同。
QUESTION 6: 为什么很多剖宫产产妇,术中肌肉层进行了缝合,但检查的时候腹直肌依然分离严重?
剖宫产手术中,腹直肌的缝合是有局限性的,只缝合暴露部分。而腹直肌的起点是耻骨上缘,止点是胸骨剑突及第5-7肋软骨前 ,两侧腹直肌由腹白线连接在一起 。
按分离部位腹直肌分离又包括:脐上分离、脐周分离、脐下分离和完全分离。所以腹直肌分离严重的情况依然存在。
在剖宫产手术中,腹直肌是沿着腹白线切开或撕开的,肌纤维会断裂或损伤,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肌纤维可能会出现增生的现象,进而影响腹直肌分离的愈合。
腹直肌分离不仅仅在剖宫产中出现,根据文献Sperstad(2014):孕21周发生率33%,产后6周发生率60%、产后6个月发生率45.4%、产后12个月发生率32.6%。说明在怀孕期间就有可能会发生腹直肌分离。
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
添加关注 了解更多